找到相关内容712篇,用时1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护国道安寺将启建道安国师诞辰祈福法会

    禅观方面的《阴持入》、《道地》和《大十二门》,并作了注解。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(379),苻坚遣苻丕攻占襄阳,筵请道安入住长安五重寺,宏扬佛法,并主持翻译事业,时译场几千人余人。译《》、《增一》、《三法度论》等。且提出“五失本、三不易”之谈。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。   魏晋沙门依师为姓,姓各不同;道安认为“大师之本,莫尊释迦”,凡佛信徒应以释姓为姓,自此方有沙门姓释...

    佚名

    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08185821100.html
  • 佛家怎样看赌博

    可能性太低了。一点不错,在佛家而言,赌博不是一种“正业”,即不是一种正确的行为。何以不正确?因为它使人“不清净”。一个人不清净,就只能继续在苦海沉沦下去,解脱无期。   《长》指出,赌博属于“损财业”之一,它有六项过失:一,财产日益损耗;二,虽则赢钱,也会与人结怨;三,被智者责备;四,不获人敬信;五,被人疏远;六,会生起盗窃心。   再根据《》,以赌博求财,属于“非道”之一...

    李炳时

    |赌博|彩票|理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6474337702.html
  • 中道

    ,诸法无是一边,离是两边行中道”。大小乘对中道解释不尽相同。1、小乘佛教一般以八正道为中道。《》卷五十六:“有二边行,诸为道者,所不当学,……舍此二边,有取中道,成眼成智,成就于定而得自在,... 佛教教义。佛教认为最高的真理。所说道理,不堕极端,脱离二边,即为中道。《大形容词积经》卷一百一十二:“常是一边,无常是一边,常无常是,无色无形,无明无知,是名中道诸法实观;我是一边,无我是一边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143208.html
  • 惭 愧

    生死门。”对于一般人,具有惭愧心是断恶修善的基础,“成就惭愧……便能舍恶修习于善。”若成就戒、护六根、正念、(止)息心、有善知识、禅定、喜、智慧……等,一样能舍恶修善。(见《》69 )具惭愧心...惭 愧  /明法比丘  惭(hiri)、愧(ottappa)为自己的缺善、或行恶有羞耻之心。即如上说:“知‘惭’,耻于己阙;知‘愧’,羞为恶行。”(《长》第2)惭、愧是保护世间,维护伦理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950313.html
  • 《佛語典故》步步莲花

    女孩子步履轻盈美妙。 【出处】《》卷二十三、《雄宝藏》鹿女夫人缘、《高僧法显传》、《大唐西域記》卷七、《佛光大辞典》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5851633.html
  • 活在当下

    当下,可以反覆念诵及了解佛陀在《》165说的偈诵:“慎莫念过去,亦勿愿未来,过去事已灭,未来复未至。现在所有法,彼亦当为思,念无有坚强,慧者觉如是。若作圣人行,熟知愁于死,我要不会彼,大苦...精进禅思的比丘提示:“前者枯干,后者灭尽,无贪喜。”(《杂阿1071》)一切黏著、不贪爱,这是最胜妙的住处。对一切烦恼若能断然舍弃、厌离、抽离,当然是最快捷的熄灭方式。若你当时心智够利的话,可以做到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852466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阿难尊者如何观察名色法?

    问:《 》里记载,阿难尊者在躺下时证得阿罗汉果,当时他如何观察名色法? 帕奥禅师答:你应当记得在阿难尊者出家为比丘之后,他就能够分析内、外、过去、未来、现在、劣、胜、粗、细、远、近的五蕴,...曾经在过去生修行观禅,达到行舍智的程度。证悟须陀洹道果之后,他继续修行观禅长达四十四年之久。在他即将证悟阿罗汉果的当天晚上,他彻夜行禅,尤其是观照身体四十二部份的色法为无常、苦、无我。然而,由于过度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名色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9/09314390396.html
  • 善人、慈悲喜舍——解脱道次第之一(1)

    义行是有所不同的。 ◎修习慈悲喜舍,绝对有助于修习禅定与开发智能。 四 《》 五二 是为具恶人已,便具亲近恶知识;具亲近恶知识已,便具闻恶法;具闻恶法已,便具生不信;具生不信已,便具... 一 《增一》 四四三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若有众生修行慈心解脱,广布其义,与人演说,当获此十一果报。云何为十一?卧安,觉安,不见恶梦,天护,人爱,不毒,不兵,水、火、盗贼终不侵拄,若身坏...

    空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847840.html
  • 法与义、法与律的对立

    artha并举,到处可见。考察起来,也还有三类:一、如‘杂阿’(卷二八)说:“何等为沙门法?谓八圣道,正见乃至正定。……何等为沙门义?谓贪欲永断,嗔恚痴永断,一切烦恼永断”。这是以八圣道为法,以...的这一对说,是重于开示解说的(教法)。  三、重于教法而更进一步的,如‘’(卷一)‘善法经’说:“云何比丘知法耶?谓比丘知正经、歌咏、记说、偈恲、因缘?撰录、本起、此说、生处、广解,未曾有法及...

    体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2354869.html
  • 认识

    对他们的批驳。佛教的根本教理,如四圣谛、十二因缘、五蕴、六处、六界、八正道、四念处、四证净等,皆在《有详细说明。  《》被近代佛学者公认为最接近原始佛学的圣典,有南传与北传之分。北传的汉译《》是在纪元二世纪左右,由梵语(Savskrit)翻译而来,共分为四部,即《杂阿》、《》、《长》及《增壹阿》。南传则称为“尼柯耶(Nikaya)”(有时也称作“”)...

    李领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750951.html